針對數學教學實踐中課堂提問的一些不良現象,筆者認
為可以從教學法角度,心理學角度,提問中的細節三方面來
探究課堂提問的實效性。設置有效的課堂提問,能讓學生積
極參與到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來。
一、從教學法的角度來看
1. 從教材出發挖掘問題要點
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首先應全面了解教材,從精心設計問
題入手,理清教材的邏輯關系,有目的地提出問題。
(1)問重點。抓住重點內容,對重點內容要精心設計問
題,不能因零碎而分散學生對中心的注意力,從而保持思維
的條理性、連續性和穩定性,為學生進而解答一些相關問題
奠定堅實的基礎。比如討論分類的標準時,提問你是怎樣分
的,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好嗎?
(2)問模糊點。常有一些容易與其它內容相混淆的知識,
對這些模糊點必須予以澄清。而設計恰當的問題進行提問,
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一個重要手段。比如 :設計對比性問題,
使學生在比較中分清是非。設計歸謬性問題,使學生在一步
步陷入明顯的謬誤之后再幫助分析失誤之處,可以使學生在
愉悅的氣氛中增強分析辨別的能力,提高思維的嚴謹性和精
確性。如 :用數學過程中,有多余的條件時。解決這個問題
你會選擇哪些條件呢?為什么?
(3)問忽視點。忽視點即在正常思維中不容易被注意到
但在實際運用中又往往會影響人們正確思維的問題,忽視點
一般不被人注意,教師應設計恰當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發
現忽視點。例如:在教學質數與合數時,1是最容易被忽視的。
可提問1是質數還是合數。
(4)問發散點。發散性設問是一種創造性思維活動,是
指針對同一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從正面和反面多途徑去思考,
縱橫聯系所學知識,以溝通不同部分的學科知識的方法,思
維的方向由一點發散出去,不斷擴至各種渠道,各個側面,
各種角度,以求問題得到完美解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是新時期對人才的要求。
2. 從學生出發設計問題亮點
(1)問題設計要有層次性
教學中,要依據內容設計,循序漸進地啟發學生,使學
生達到逐步理解,順著學生的思維,由淺入深,由已知向未
知進行遷移,切合學生的思維流程。如 :對某個總“問題”
的解決而設計一些子“問題”來降低思維難度。這樣既能激
發后進生,又能讓優秀生也不閑著,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3. 問題設計要有新穎性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如 :“三角形是怎樣分類的?”這是
教師提問的一般方式,學生也可能做出正確的回答。改成這
樣的問題 :“這些三角形有哪些不一樣地方?如果我們要把
這些三角形分成幾類,你想怎樣分?”這樣一問,學生在現
有的知識前提下,會積極思考,對已有知識進行分析、綜合,
并且會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學生在回答這類問題時,必須
把已學過的知識作為“跳板”,這樣,不僅僅需要記憶力,還
需要分析、對比、歸納、綜合的能力,這無疑會促進學生的
思維活動。
4. 問題設計要有趣味性
所謂興趣點,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學生注
意力,促進學生理解的知識點。從研究學生的心理著眼,像
包裝精美的商品能激發顧客的購買欲一樣,在維持提問原意
的前提下,對習題的形式和內容作適當的修正。在提問與學
生求知心理之間,創設一種觸及學生情感和意志領域的情境,
有意識的把學生引入一種解題的最佳心理狀態。通過心理上
的接受,達到提問情境與學生心理情境的共鳴和最佳融合。
因此,提問時若能旁敲側擊,繞道迂回,問在此而意在彼,
生動含蓄,富有藝術性,并結合一定的問題情景,更能激發
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注意,促進積極地思考。
二、從心理學的角度研究
“情緒是思維的催化劑。營造積極的提問氛圍,能有效地
感染和促進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思維。
1. 優化提問的情感氛圍,激發學生思維興趣
作為課堂氣氛創設和保持的主導者,教師應努力做到 :
(1)保持良好的提問心境,自覺確立強烈的學生主體意識和
“問”為“學”服務的提問觀。(2)尊重學生的提問權。學生
是學習實踐活動的主人,教師要允許學生質疑,熱情地為他
們創造吐露思想的機會。
2. 優化提問的思維氛圍,促進學生積極思維。(1)消除
學生畏難情緒,激發思維積極性。設疑、解疑的目的是要使
學生實現智力和知識中的“現有水平”向“未來的發展水平”
的遷移,因此,問題總有一點難度,這就造成部分學生的畏
難情緒。激發這部分學生的積極思維,首先要消除他們的畏
難情緒。一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跳一跳,摘果子”的求
勝心。二是熱情鼓勵。在提問時適當運用“說說看”、“勇敢
地談談自己的看法”、“說錯了沒關系”等鼓勵性詞語,消除
學生回答問題的一些心理障礙,諸如害羞、畏難等。對于后
進生,還可用一些淺顯問題,使其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
習信心,推動積極思維。(2)問在“最近發展區”,引發學生
思維激情。提問要與學生的智力和知識水平相適應。問題過
于淺顯不能反映思維的深度,同樣,問題過于深奧使學生不
知所措,不能引發學生積極地思考,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3)
面向全體,因才施問。素質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的思想,是教
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課堂提問,不能出現“遺忘的角落”,要
讓所有學生都感受到教師的關注、期待,培養所有學生的積
極參與意識和強烈競爭意識,從而營造出一個主動積極的集
體思維氛圍,從而推動每個學生更主觀能動地進行思維活動。
(4)所提的問題應有思考的時間。由于學生的認知結構及水
平的差異,教師的提問是面向全體的,因此,提問后,要讓
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思維空間,都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
教師切不可急于對學生的正確或錯誤的意見進行評價,還要
讓學生參與評價,切忌急躁。有時候,課堂表面冷靜,實際
上思維活動卻很活躍 .
三、從提問細節研究
提問中的細節是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的東西,可以
是學生困難時的幫助、迷茫時的指點、失敗時的鼓勵、成功
時的共享、出錯時的包容,也可以是不聞不問、視而不見、
漠然處之……提問中的細節也很重要。
1. 提問中的語言細節
許多教師只重視自己提問時的語言,如 :精煉、準確,
卻忽視了對學生回答評價語言的考量。教師有這樣的評價 :
“他說的不完整,誰來幫幫他呢?”、“說錯了,沒關系,你能
勇敢回答問題,已經很不錯了,再想想,好嗎?”……對于
答錯、回答不完整、重復別人發言的學生,教師如果給以鼓
勵,肯定他們舉手的勇氣和積極性,讓他們有信心繼續思考,
逐漸養成積極的思維和發言習慣。
2. 提問中的表情細節
在教學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沒有預設到的可能,這
時教師怎樣鼓勵學生回答中的富有價值和意義的充滿創新的
問題呢?教師應該用單一的表情——微笑,去鼓勵學生,讓
他們充分發表意見,教師要始終如一地微笑著,讓學生從同
學的發言中判斷正誤,問題的正確答案會隨著更多學生的表
達而逐步清楚。微笑是唯一給學生傳遞信心的信息,教師要
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教師首先給學生作了認真傾聽別人意
見的榜樣,教會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對待同學的發言,讓我們
的學生養成認真傾聽別人意見的好習慣,這樣的習慣養成了,
相信以后我們的學生在發表言論時,就會語言順暢,觀點鮮
明,條理清楚
為可以從教學法角度,心理學角度,提問中的細節三方面來
探究課堂提問的實效性。設置有效的課堂提問,能讓學生積
極參與到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來。
一、從教學法的角度來看
1. 從教材出發挖掘問題要點
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首先應全面了解教材,從精心設計問
題入手,理清教材的邏輯關系,有目的地提出問題。
(1)問重點。抓住重點內容,對重點內容要精心設計問
題,不能因零碎而分散學生對中心的注意力,從而保持思維
的條理性、連續性和穩定性,為學生進而解答一些相關問題
奠定堅實的基礎。比如討論分類的標準時,提問你是怎樣分
的,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好嗎?
(2)問模糊點。常有一些容易與其它內容相混淆的知識,
對這些模糊點必須予以澄清。而設計恰當的問題進行提問,
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一個重要手段。比如 :設計對比性問題,
使學生在比較中分清是非。設計歸謬性問題,使學生在一步
步陷入明顯的謬誤之后再幫助分析失誤之處,可以使學生在
愉悅的氣氛中增強分析辨別的能力,提高思維的嚴謹性和精
確性。如 :用數學過程中,有多余的條件時。解決這個問題
你會選擇哪些條件呢?為什么?
(3)問忽視點。忽視點即在正常思維中不容易被注意到
但在實際運用中又往往會影響人們正確思維的問題,忽視點
一般不被人注意,教師應設計恰當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發
現忽視點。例如:在教學質數與合數時,1是最容易被忽視的。
可提問1是質數還是合數。
(4)問發散點。發散性設問是一種創造性思維活動,是
指針對同一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從正面和反面多途徑去思考,
縱橫聯系所學知識,以溝通不同部分的學科知識的方法,思
維的方向由一點發散出去,不斷擴至各種渠道,各個側面,
各種角度,以求問題得到完美解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是新時期對人才的要求。
2. 從學生出發設計問題亮點
(1)問題設計要有層次性
教學中,要依據內容設計,循序漸進地啟發學生,使學
生達到逐步理解,順著學生的思維,由淺入深,由已知向未
知進行遷移,切合學生的思維流程。如 :對某個總“問題”
的解決而設計一些子“問題”來降低思維難度。這樣既能激
發后進生,又能讓優秀生也不閑著,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3. 問題設計要有新穎性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如 :“三角形是怎樣分類的?”這是
教師提問的一般方式,學生也可能做出正確的回答。改成這
樣的問題 :“這些三角形有哪些不一樣地方?如果我們要把
這些三角形分成幾類,你想怎樣分?”這樣一問,學生在現
有的知識前提下,會積極思考,對已有知識進行分析、綜合,
并且會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學生在回答這類問題時,必須
把已學過的知識作為“跳板”,這樣,不僅僅需要記憶力,還
需要分析、對比、歸納、綜合的能力,這無疑會促進學生的
思維活動。
4. 問題設計要有趣味性
所謂興趣點,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學生注
意力,促進學生理解的知識點。從研究學生的心理著眼,像
包裝精美的商品能激發顧客的購買欲一樣,在維持提問原意
的前提下,對習題的形式和內容作適當的修正。在提問與學
生求知心理之間,創設一種觸及學生情感和意志領域的情境,
有意識的把學生引入一種解題的最佳心理狀態。通過心理上
的接受,達到提問情境與學生心理情境的共鳴和最佳融合。
因此,提問時若能旁敲側擊,繞道迂回,問在此而意在彼,
生動含蓄,富有藝術性,并結合一定的問題情景,更能激發
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注意,促進積極地思考。
二、從心理學的角度研究
“情緒是思維的催化劑。營造積極的提問氛圍,能有效地
感染和促進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思維。
1. 優化提問的情感氛圍,激發學生思維興趣
作為課堂氣氛創設和保持的主導者,教師應努力做到 :
(1)保持良好的提問心境,自覺確立強烈的學生主體意識和
“問”為“學”服務的提問觀。(2)尊重學生的提問權。學生
是學習實踐活動的主人,教師要允許學生質疑,熱情地為他
們創造吐露思想的機會。
2. 優化提問的思維氛圍,促進學生積極思維。(1)消除
學生畏難情緒,激發思維積極性。設疑、解疑的目的是要使
學生實現智力和知識中的“現有水平”向“未來的發展水平”
的遷移,因此,問題總有一點難度,這就造成部分學生的畏
難情緒。激發這部分學生的積極思維,首先要消除他們的畏
難情緒。一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跳一跳,摘果子”的求
勝心。二是熱情鼓勵。在提問時適當運用“說說看”、“勇敢
地談談自己的看法”、“說錯了沒關系”等鼓勵性詞語,消除
學生回答問題的一些心理障礙,諸如害羞、畏難等。對于后
進生,還可用一些淺顯問題,使其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
習信心,推動積極思維。(2)問在“最近發展區”,引發學生
思維激情。提問要與學生的智力和知識水平相適應。問題過
于淺顯不能反映思維的深度,同樣,問題過于深奧使學生不
知所措,不能引發學生積極地思考,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3)
面向全體,因才施問。素質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的思想,是教
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課堂提問,不能出現“遺忘的角落”,要
讓所有學生都感受到教師的關注、期待,培養所有學生的積
極參與意識和強烈競爭意識,從而營造出一個主動積極的集
體思維氛圍,從而推動每個學生更主觀能動地進行思維活動。
(4)所提的問題應有思考的時間。由于學生的認知結構及水
平的差異,教師的提問是面向全體的,因此,提問后,要讓
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思維空間,都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
教師切不可急于對學生的正確或錯誤的意見進行評價,還要
讓學生參與評價,切忌急躁。有時候,課堂表面冷靜,實際
上思維活動卻很活躍 .
三、從提問細節研究
提問中的細節是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的東西,可以
是學生困難時的幫助、迷茫時的指點、失敗時的鼓勵、成功
時的共享、出錯時的包容,也可以是不聞不問、視而不見、
漠然處之……提問中的細節也很重要。
1. 提問中的語言細節
許多教師只重視自己提問時的語言,如 :精煉、準確,
卻忽視了對學生回答評價語言的考量。教師有這樣的評價 :
“他說的不完整,誰來幫幫他呢?”、“說錯了,沒關系,你能
勇敢回答問題,已經很不錯了,再想想,好嗎?”……對于
答錯、回答不完整、重復別人發言的學生,教師如果給以鼓
勵,肯定他們舉手的勇氣和積極性,讓他們有信心繼續思考,
逐漸養成積極的思維和發言習慣。
2. 提問中的表情細節
在教學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沒有預設到的可能,這
時教師怎樣鼓勵學生回答中的富有價值和意義的充滿創新的
問題呢?教師應該用單一的表情——微笑,去鼓勵學生,讓
他們充分發表意見,教師要始終如一地微笑著,讓學生從同
學的發言中判斷正誤,問題的正確答案會隨著更多學生的表
達而逐步清楚。微笑是唯一給學生傳遞信心的信息,教師要
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教師首先給學生作了認真傾聽別人意
見的榜樣,教會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對待同學的發言,讓我們
的學生養成認真傾聽別人意見的好習慣,這樣的習慣養成了,
相信以后我們的學生在發表言論時,就會語言順暢,觀點鮮
明,條理清楚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快速論文發表網(www.784755.com)本中心和國內數百家期刊雜志社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幫客戶代發論文投稿.
投稿郵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聯系電話:15295038833
本站論文資源均為來自網絡轉載,免費提供給廣大作者參考,不進行任何贏利,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淺論中學生數學素質的培養
下一篇:數學教學中生活元素的應用




